当前时间是:
  • 加入收藏
  • “黄河边的思政课” ——我校师生赴青海开展思政研学活动

    发布者:沈丹萍发布时间:2025-07-10浏览次数:10

    青海化隆,黄河奔流。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风圳在黄河边的化隆县,面对百余名当地中小学生,讲述的不再是教科书里的抽象理论,而是“从常州银丝面到化隆拉面”的鲜活民生故事。这堂特殊的“黄河边的思政课”,正是我校师生宣讲团跨越2000公里,在青海开展的“行走的思政课”研学活动的生动缩影。


    追随足迹,初心在高原点亮

    师生一行首站来到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前考察过的果洛西宁民族中学。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主任王虹指着总书记驻足过的校园深情介绍:“用心点亮高原孩子的梦想,他们才能以奋斗建设美丽家乡。”现场六名学生代表分享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那句“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朴素誓言,不仅使我校师生深切感受到“新时代 新家乡”的厚重内涵,更让我校师生们深刻体会到,将个人想融入国家发展和民族团结的伟业,正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的最美写照。


    江河对话,东西协作育新苗

    在海东市化隆县教育局支持下,我校联合青海多所院校及中小学思政教师集体备课,组建“黄河边行走的思政课”宣讲团。师生们带领当地中小学生,将课堂搬进鲜活的实践场景: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馆回望民族交融史;于国家非遗工坊触摸民族文化瑰宝;在奔流的黄河畔结合常州西太湖与黄河治理案例,共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更以“常州银丝细面”和“化隆拉面”为媒,让“中国式现代化”的民生温度可触可感。“东西部大中小学教师共上思政课,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讲活了!”化隆县教育局徐建明主任赞叹道



    情暖童心,石榴籽抱得更紧

    西宁市师生宣讲团带来一堂“从乡村少年到时代新人成长课,通过游戏、红歌与故事的形式,生动阐述了人生成长中蕴含的中国精神西宁儿童福利院和回族学生占多数的大通县景阳镇岗冲学校的孩子们点亮心灯。岗冲学校校长甘发林看着孩子们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时眼眶泛红“这样的课给了孩子们‘走出去’的勇气增强了他们立志报国,立志成才的信念和信心”四年级学生用稚嫩的笔触写下感谢信:“哥哥姐姐,你们让我知道梦想有多大。”



    步履丈量,石榴花开黄河畔

    八天时间师生们的足迹遍及黄河沿岸的村镇社区。师生们走进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等少数民族家庭,倾听他们的心声,记录老红军口中的峥嵘革命史,调研乡村振兴的奋斗故事。“两弹一星”精神展览馆和青海省博物馆成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第二课堂,他们与当地优秀讲解员切磋讲解技巧,共同探讨红色文化传播的新路径。研学期间恰逢党的生日,师生们专程赴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西路军浴血奋战的历史成为师生们树立“四个共同”中华民族历史观最鲜活的教材。化隆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马萍感动地说“期待你们常来,让合作像黄河水一样源远流长!”



    跨越江河的思政课,浇灌出最绚丽的团结之花。当常州经验在青海山河间回响当常州学子将书籍书包画笔等到青海学子手中,当民族团结的种子撒进黄河岸边的课堂,这条奔流不息的母亲河,正见证着新时代青年用脚步写就的“中华民族一家亲”壮美诗篇。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飞表示“此次研学是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深度融合。师生们把常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带到青海,又在黄河沿岸汲取了民族团结的深厚养分。这堂‘行走的思政课’,走活了东西协作一盘棋,走实了民族团结一家亲。”作者:王风圳、沈丹萍



    学校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鸣新中路28号
    联系电话:0519-86335118、863350 邮政编码:21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