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将理论知识与社会责任紧密结合,11月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教学形式,组织80余名师生前往溧阳市水西村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开展了一场以“追忆铁军精神 赓续红色基因”为主题的沉浸式思政课实践教学,让红色历史成为思政课的生动教材。
在庄严肃穆的纪念馆内,师生们沿着历史脉络,认真观摩馆藏实物、文献资料与复原场景,系统回顾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领导苏南军民创建并巩固茅山抗日根据地的奋斗历程。一幕幕历史图景使“铁军精神”从抽象理念转化为具象认知,增强了师生对革命历史的切身感悟,激发了师生对崇高理想和信仰的深刻认同。
在江南指挥部旧址现场教学中,袁敏老师以陈毅同志的革命实践为主线,深入阐释他在复杂斗争环境中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智慧与大局意识,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时刻的战略远见与使命坚守。谢艳林老师则以韦岗战斗、黄桥战役等经典战例为切入点,剖析粟裕同志灵活机动的战术创新与指挥艺术,揭示革命先辈在艰难困境中依靠智慧与勇气夺取胜利的斗争逻辑,激励学生汲取历史智慧,增强开拓创新的时代能力。
在总结讨论环节,同学们踊跃分享学习体会。有同学表示,更加深刻认识到坚定政治立场和集体主义精神在实现伟大目标中的根本作用;有同学表示,面对挑战时必须发扬主动求变、敢于突破的创新精神。带队教师们在总结中进一步强调,要深刻体悟“铁军精神”内涵,树立为民族复兴贡献青春的远大理想。将“铁军精神”中蕴含的忠于信仰的坚定、严守纪律的自觉、敢于担当的勇毅与创新制胜的智慧,转化为新时代青年自强不息、奋斗担当的自觉行动。
此次活动是我院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通过深度挖掘和运用“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这一宝贵的地方红色资源,将思政课教学从理论阐释延伸到历史现场,从知识传授升华至价值塑造与精神传承,有效提升了铸魂育人的实效性。未来,学院将持续拓展实践育人平台,通过走进场馆、社区、企业、乡村等多元场域,让思政课在现实土壤中扎根生长,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了强劲而深厚的精神动力。(作者:程秀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