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是:
  • 加入收藏
  • 传递温暖・践行担当 ——马克思主义学院赴常州市儿童福利院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

    发布者:沈丹萍发布时间:2025-11-07浏览次数:10

    为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将理论知识与社会责任紧密结合,11月6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教学形式,组织师生前往常州市儿童福利院,开展了一场以“传递温暖・践行担当”为主题的思政课实践活动。此次活动通过实地参访、互动陪伴与专题研讨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服务中感悟生命价值、在行动中强化社会责任、在奉献中弘扬志愿精神。

    生命教育:触摸生命温度,深化人文关怀

    在福利院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师生走进孩子们的生活空间,从康复训练室到手工创作角,从学习教室到活动园区,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社会对脆弱生命的尊重与守护。在特殊儿童康复室内,教师现场讲解康复设备的功能与使用场景,学生驻足观察专业教师对孩子的耐心引导。现场同学们充分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并不因个体的特殊而减损,反而在社会的呵护中熠熠生辉。通过近距离接触福利院儿童的日常生活,学生们在现实场景中完成了对“生命尊严”这一抽象概念的具象理解,进一步夯实了人文关怀的精神根基。

    责任教育:从认知到行动,强化社会担当

    在户外互动环节,师生与孩子们共同参与“两人三足”协作游戏。学生们俯身倾听、耐心鼓励,与孩子们携手向前,在欢声笑语中传递信任与支持。随后的创意绘画活动《漂亮的叶子》更成为情感交流的载体,学生引导孩子们观察自然、表达自我,在艺术创作中建立情感联结。学生周梦丽分享道:“当我们蹲下来和孩子们一起画画、一起奔跑时,我深刻体会到——社会责任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每一次蹲下的倾听、每一次伸出的双手。”

    精神教育:以服务践初心,弘扬志愿精神

    活动尾声的分享会上,师生围绕“生命·责任·志愿”展开深入交流。教师王石以“温暖的传递”为切入点,阐释了志愿服务在联结个体与社会、培育公民道德中的重要意义;学生杨刘畅则结合自身与孩子的互动经历,讲述了从“被动参与”到“主动担当”的心路历程。他认为,志愿精神是青年从“小我”走向“大我”的关键路径,也是思政教育内化于行的生动体现。

    此次活动是我院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通过运用福利院这一地方社会福利资源,将思政课教学从理论阐释延伸到社会服务现场,从知识传授升华至价值塑造与精神传承,有效提升了铸魂育人的实效性未来,学院将持续拓展实践育人平台,通过走进场馆、社区、企业、乡村等多元场域,让思政课在现实土壤中扎根生长,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了强劲而深厚的精神动力。作者:李楠




    学校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鸣新中路28号
    联系电话:0519-86335118、863350 邮政编码:21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