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为什么被评为千年伟人?”“《领风者》动漫为什么会圈粉年轻人?”“当代青年为什么要学好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这些问题都是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上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后,根据课堂内容对老师提出的跟进式提问。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王风圳抽取部分问题,一一详细解答。
学生根据课堂内容对老师提出跟进式提问
面对学生们的“十万个为什么”,思政课教师耐心回应,这样经典又平凡的“为什么课堂”,是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常见的思政课打开模式,也是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田洪芳和同事们为了提高思政课程的吸引力,所做的努力之一。近几年,他们引入微课堂、慕课、问题集等“新兴产物”,让思政课变得有滋有味。
在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一新生的思政课第一课上,老师给每名学生发了一本“问题集”,这个本子将陪伴他们整个大学阶段的思政学习。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延展性提问,并记录在册,老师随机解答学生的提问,并进行课堂灵活讨论。通过“问题牵引”,思政教育更入脑入心。
学生延展性提问,将问题记录在问题集
随着“云”课堂的普及,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团队利用寒暑假社会实践,把“为什么课堂”延伸到线上,引导学生创作3-5分钟的微视频,记录自己社会实践的过程和感想。在学生自己拍摄的微视频最后,他们可以向思政课老师发问,老师及时为他们在线答疑解惑。
从线下到线上,老师指导学生将实际生活的经历总结凝练,在增强学生观察和思考能力的同时,将中国梦“化”为学生内在信念。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这种可以提问的“微视频思政课堂”一经推出,就受到学生一致追捧,立德树人实效凸显。
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带着方法和思维走出课堂。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们经过思政课的全方位熏陶,掌握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点燃了青年学子主动奉献社会、改造世界的责任和使命。在学校线下、线上“为什么”发问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习得了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和方法,走出课堂、走出校园,他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了解国情,运用这套本领和方法,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中国化成果,主动分析和帮助解答社会实际问题,构建起“自我提问—教师解答—回馈社会”的三全育人良性循环。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缪昌武表示,学校以问题探究式思政课堂引导学生从生动的历史和现实中提炼人生智慧,在问答之间触发学生的探索性思维,从问答之间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希望能为青年学子成长,为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提供较为扎实的思考空间与方法论指导。”